2020下初中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下午】
2020下初中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下午】
【来源于网络】
初中音乐《将军令》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用多媒体播放关于刘邦和项羽的图片;提问学生,通过图片能感受到什么?这两位人物有什么传奇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刚刚看到的图片,是我们中国秦汉时期的两位英雄人物;为了争夺王位,这两位大将军展开了生死之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部作品就是跟大将军有关。
引入课题——《将军令》。
(二)整体感知
1.初听乐曲:感受作品的情绪,体裁形式。通过提问学生:“同学们,听完这首乐曲你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自由回答。(热烈奔放、气势宏大)
2.复听乐曲:再次播放乐曲,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并提问学生:同学们,这首作品有几个部分构成?都听出了有哪些种类的乐器?学生自由回答。(四个部分;吹管乐、打击乐)
(三)深入探究
1.分段聆听:全曲是单主题的变奏曲,结构是引子加上主题乐段,按照故事情节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2.引子(擂鼓):通过聆听,询问学生描绘的画面:描写军营中鼓声雷动,预示着战争开始的情景。演奏时需要把握强有力的力度演奏。
3.第一段(升帐):对比引子部分,比较庄重肃穆,预示着大将军就要登场,在军长中商议军事的场景。演奏时需注意速度稍慢,节奏稳定,性格鲜明。
4.第二段(出征):通过聆听学问学生,这一段主要描绘了将军即将出征上战场,也表现出了将军的英雄气概和气魄,为了烘托这样的气氛,需要用小块版演奏。同时吹管乐唢呐和打击乐同时演奏为将军出场做准备。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吹管乐和打击乐的乐器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辨别。
5.第三段(决战):引导学生感受将军在战场上与敌人厮杀的场面,也是洪亮的唢呐和紧密的节奏将乐曲推向高潮,最后,乐曲在鼓乐齐鸣中以豪壮的尾句结束。
6.完整聆听一遍,跟随音乐哼唱教材谱例旋律,感受乐曲的情感。
(四)巩固提升
1.播放由香港作曲家黄沾的歌曲《男儿当自强》,并总结这首歌曲的旋律曲调就选自于《将军令》。
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绪情感,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总结。
(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将军令》的所有内容,体会吹打乐的魅力。
2.课下观看影片《英雄本色》,与同学感受。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为什么采用分段聆听的授课方式?
【参考答案】
第一,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的体会作品的内涵,通过分段聆听的方式,学生能更精细的理解作品每一部分的主体思想,能更准确地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
第二,通过不同乐段之间的对比,提升学生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增强艺术表现力;
第三,为了适应音乐新课标的理念,需要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讲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乐段之间的对比和意义。
2.简述我国民族乐器组及代表乐器。
【参考答案】
吹奏乐器:竹笛、唢呐、笙、萧、葫芦丝等;
拉弦乐器:二胡、高胡、京胡、京二胡等;
弹拨乐器:古筝、琵琶、柳琴、阮等;
打击乐器:鼓、钹、镲,锣等。
初中音乐《天空之城》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大家平时都爱看什么类型的影片?
学生自由回答:宫崎骏电影、漫威电影、欧美经典电影等等。
追问:在欣赏故事情节的时候有没有留意影片中的音乐片段?
学生自由回答(天空之城的主题曲,还有阿甘正传的片头曲)。
教师紧接着播放《天空之城》主题曲)顺势揭示课题。
(二)初步感知
1.初听乐曲,教师提问:乐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影片描绘了一个主题音乐“从天而降的少女“,是整部电影的主旋律,略带着一丝伤感。
2.复听乐曲,并提问:影视中音乐的加入能够获得哪些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总结:可以感觉到,加人配乐之后,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首乐止电影、电视中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种专门为电影电视编配的音乐称之为影视音乐。通过音乐主题的贯串发展、矛盾冲突、高潮布局,达到对剧中主要人物的歌颂或批判,帮助明确电影的意义。
(三)探究学习
1.聆听旋律,接着教师提问:乐曲前奏用音乐要素如何形容?
学生回答:速度中速,有钢琴和弦乐的交相辉映。
教师总结:C大调4/4拍,速度中速,弦乐作伴奏声部,钢琴为旋律声部,交相辉映,给人们留下进入佳境的感受。用音乐加强人物的动作性、心理活动,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可以为电影加不少的分数。
2.教师请学生聆听高潮部分,说一说这段旋律带来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主题紧紧围绕着影视作品剧情,当进行到崩溃的天空之城的时候,影片达到了高潮在希达和巴斯喊出毁灭咒语之后,天空之城开始慢慢坍塌坠落,曲子的旋律正是来自《天空之城》的主题曲。
教师提问:这时的音乐对影视有哪些推动作用?
学生:推动剧情发展,也暗示后面会发生的剧情。
教师总结:暗示剧情的进展或延伸。这样的音乐,有时先于画面的视觉形象出现,例如在困难的时刻预示胜利和希望,在顺利的时刻预示艰苦挫折;有时后于画面视觉形象出现,延展戏剧情绪。
3.教师请学生聆听结尾部分,跟随影视的剧情,最后的主题音乐又带来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首欢快的曲子节奏明快,为末尾的影片注入一些希冀的元素,但由于背景音乐的变换,少了些悲伤地气息,多的也只是沉重的叹息。
4.完整聆听,请学生模唱音乐主题,
(三)拓展延伸
展示活动:
1.播放《天空之城》,邀请学生根据影视表演高潮部分主题出现时的剧情,并上台表演。
2.教师指挥。
3.教师总结点评。
(四)小结作业
聆听主题并哼唱,教师:为什么拉普达上没人住,却又这么多美丽漂亮的花朵和树木以及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人来生存离不开美好的环境。
布置课后作业:关于影视音乐的乐曲。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你简述影视音乐。
【参考答案】
影视音乐是指为影视作品而存在的音乐。它不是纯音乐,又不等于依附于影视的音乐。影视音乐的构成主要包括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叙事性音乐、情绪音乐、节奏气氛音乐以及时空过渡的连续音乐等等。
影视音乐的片段性,不连续性和非独立性特征就成为它区别于其他音乐的重要标志。
2.你本节课的在讲解影视音乐作用的时候,学生觉得模糊,你怎么做?
【参考答案】
我会在影视中每次现主题音乐出现的时候将音乐与剧情和人物形象联系起来;然后在完整讲解之后我会列举其他优秀的影视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影视音乐的兴趣,下课后自己查询更多有关知识。音乐感知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循序渐进,学生能够跟上音乐的变化已经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
初中音乐《樱花》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播放有关日本景色的图片,展示樱花盛开的美丽景色;提问学生,图片所展示的景象,是否能够知道图片所展示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象?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图片中所展示的正是日本地区的景色。
引入课题,日本民歌——《樱花》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并设问: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慢速;抒情)
教师总结:歌曲的速度为慢速,情绪是抒情、明朗地。
2.复听歌曲,根据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思考歌曲有哪些有特色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此歌曲是日本民歌《樱花》,歌曲表现了樱花盛开时的美丽场景,表现了对于樱花的赞美。歌曲主要采用的是日本都节调式音阶。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讲解并介绍日本都节调式音阶及日本传统音乐。都节调式音阶是一种具有东洋韵味的音阶,为五声音阶,包含了两个小二度(半音),是日本音乐风格的基本元素。日本传统音乐包括神乐、雅乐、伎能乐、歌舞伎等形式。大多为歌、舞、戏剧的综合体。
2.运用都节调式音阶进行简单发声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进行发声。
3.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边唱边感受音乐结构。
4.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乐谱,并提示学生注意歌曲中有特色的部分。
5.练习演唱都节调式音阶,体会半音。
6.运用手势的高低辅助解决,高低手势代表音的高低直观感知练习。
7.教师用钢琴弹奏主旋律,学生尝试自行填词演唱歌曲,处理歌曲情感,表现出对樱花的赞美。
8.完整演唱歌曲。
(三)拓展延伸
1.欣赏朝鲜族民歌《阿里郎》,并提问:播放的歌曲是哪个地区的?
2.对比《樱花》与《阿里郎》两首歌的不同点。
3.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小组进行汇报总结。
4.教师根据小组汇报进行总结:《阿里郎》是属于朝鲜族民歌,她和日本的《樱花》同属于亚洲音乐。不同的是《阿里郎》采用的是朝鲜族典型的三拍子节奏,运用了民族五声调式,《樱花》也采用五声音阶,但是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
(四)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樱花》,学习了日本音乐及日本都节调式,领略了日本音乐的魅力,感触了多元音乐文化。希望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理解多元音乐文化,发扬优秀文化传统。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日本地区其他的音乐作品,对比聆听一下,并和同桌讨论自己的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课堂小结需要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
(1)归纳总结。对本次课讲授的知识结构、主线进行归纳总结。要尽力突出主题,纲目分明,同时指出容易模糊和误解之处,使学生理解难点,掌握重点,记忆深刻。
(2)拓展延伸。在学生理解新课内容的基础上,借助于联想,适当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在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能举一反三,引起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开拓创造性思维。
(3)设疑回应。在导入新课时,曾设置疑问;在课程结束时,环绕新课主题解答课初提出的疑问,与导言相呼应。必要时可再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置悬念,留到下次课来解答。
(4)画龙点睛。有的课程或章节内容,讲课时需要详细推导,尽情铺陈。在课堂结尾时用二、三句话点明重点、要旨,更显生动有神。犹如画龙先不点晴,而后点之则飞去矣。学生会有所顿觉,从而抓住问题的关键。
2.什么是都节调式?
【参考答案】
都节调式是一种“有半音的正声音阶”,是一种五声调式,不同于西洋的七声音阶。都节调式是由两个相同的小二度加大三度的四度音列构成。
热门资讯
【教招】台州椒江教师招聘竞争比
【教招】台州黄岩教师招聘竞争比
【教招】台州玉环教师招聘竞争比
【教资】台州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资料
【资料】普通话水平测试备考加油包
【课程】2022台州教师资格面试课程
【课程】2022年台州教师招聘考编培训课程
【备考】2022台师资格面试大礼包(13门学科)0.1元
【备考】2022浙江教师招聘-教基小三门资料领取,0.1元
-
微信公众号:中公台州教师
(ID:zgtzjs)
专注台州教师招聘资讯及备考资料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