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初中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10日上午】
2020下初中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10日上午】
【来源于网络】
初中音乐《蓝色多瑙河》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音乐,多媒体展示蓝色多瑙河视频
教师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这是哪里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图片中美丽的景色、动听的背景音乐让我们沉醉其中。这就是欧洲的第二大河——多瑙河,他像一条蓝色的丝带横贯欧洲大陆,很多文人墨客用诗句赞美它。
2.揭示曲目
有一位音乐家为了赞美多瑙河,谱写了一首著名的乐曲《蓝色多瑙河》,这首歌曲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这位音乐家走进这蓝色多瑙河,一起领略多瑙河上美妙的异域风情。
(二)新课教学
1.初次欣赏乐曲,介绍圆舞曲。
教师提问:乐曲是几拍子的?该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乐曲是3/8拍,3/8拍强弱弱的轻快、优美特点带给我们的情绪是热烈的、欢快的,有一种舞曲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感觉,它就是圆舞曲。圆舞曲又叫华尔兹,三拍子,曲调流畅速度可快可慢。18世纪后期流行于欧洲,既在舞会中做伴舞之用,也在音乐会上演奏。
2.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一圆舞曲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一圆舞曲音频。
①感受圆舞曲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
老师设置问题:请同学们模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说说圆舞曲的速度、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舒展,速度轻快……
老师归纳总结:乐曲轻盈优美,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
②学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
学生随老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记忆第一主题旋律。
(2)听赏第二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二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二圆舞曲音频。
①感受圆舞曲三拍子动作的特点。
老师设置问题:听辨这段旋律在速度、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表现的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学生回答(情绪热烈、欢快,速度较快。表现了人们在欢快地跳着舞)
②感受弱起小节的特点。
老师指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找出音乐的强拍,讲解弱起小节的特点:
老师指导学生哼唱这段旋律,注意弱拍和连线的拍子要准确,空拍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
③学生体会演唱。
(3)听赏第三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三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三圆舞曲音频,熟悉第三圆舞曲的节奏特点。
老师设置问题: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学生回答(节奏有切分的感觉,表现了舞姿很轻俏、节奏欢快的舞蹈场面)
(4)听赏第四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四主题谱例,并播放第四圆舞曲音频。
①熟悉第四圆舞曲的旋律特点。
教师提问: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及旋律线的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旋律上下起伏,节奏自由,表现人们翩翩起舞悠然自得的样子,让我们跟着旋律画旋律线感受这段音乐的旋律变化,再次熟悉音乐。
②学生跟随音乐画旋律线。
(5)听赏第五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五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五圆舞曲音频。
①熟悉第五圆舞曲的力度特点。
老师设置问题:听辨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学生举手回答:力度较强,表现了热烈欢快的舞蹈场面。
教师总结:四分附点音符和四拍长音的连续使用使这段音乐显得有弹性,富有动感。
②学生体会欣赏。
(三)巩固提高
1.整体欣赏管弦乐《蓝色多瑙河》视频。
学生感受不同方式演绎的这首名曲,熟悉五首圆舞曲的旋律,多层次了解这首圆舞曲的旋律特点。
2.介绍作曲家
老师设置问题:我们跟随这位音乐家感受到了多瑙河上人们翩翩起舞的欢快场面,你们能猜出这位音乐家是谁吗?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他就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小提琴家兼指挥家。于1825年10月25日生于维也纳一个音乐家的家庭里。他自幼酷爱音乐,不到7岁写下了第一首圆舞曲,此后有大量的圆舞曲问世,一生创作圆舞曲400余首,有“圆舞曲之王”的声誉,轻歌剧16部,他的代表作有《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皇帝圆舞曲》,轻歌剧《蝙蝠》等。
3.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情感升华
(1)播放影像资料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为什么《蓝色多瑙河》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吗?
1866年奥地利帝国在普奥战争中惨败,帝国首都维也纳的民众陷于沉闷的情绪之中,为了摆脱这种情绪,小约翰创作了一部“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后来小约翰·施特劳斯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并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很快这首圆舞曲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也成为小约翰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在每年元旦举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作为传统在新年前夜午夜时分刚过的时候演奏,还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
(2)教师追问:我国有哪些乐曲名扬世界?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音乐作品,我们中国也不例外。比如《流水》就与贝多芬的《欢乐颂》一起送入了月球,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一同领略了多瑙河畔的美丽风光,同时也亲身体会到了小约翰.施特劳斯那份赤诚的爱国之情。在以后的音乐课中,我们还将欣赏到更多更好的音乐。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怎样与学生进行良好地沟通?
【参考答案】
如果要进行良好地沟通就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表现出真诚的关心。如果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爱,信任教师,则肯定会乐于与教师进行沟通。
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于调皮的学生就要经常谈话,督促他改掉缺点。对于不善言谈和性格孤僻的学生,还可以进行书信和谈话相结合的方式,想方设法走进学生的心灵。语言要幽默、委婉、含蓄。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良好地沟通,需要耐心的聆听,了解他心中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要避免当学生讲话时,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2.《蓝色多瑙河》中有五个小圆舞曲,您能说一下五个圆舞曲有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第一小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主题A抒情明朗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响应的顿音,充满了欢快的情绪,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多瑙河;主题B轻松、明快,仿佛是对春天的多瑙河的赞美。
第二小圆舞曲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第一部分旋律跳跃、起伏,层层推进,情绪爽朗、活泼,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显得优美委婉,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
第三小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主题A有优美典雅、端庄稳重的特点;主题B具有流动性特点,加强了舞蹈性,呈现出狂欢的舞蹈场面。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
第四小圆舞曲的主题A优美动人,富于歌唱性;主题B强调舞蹈节奏,情绪热烈奔放,与主题A形成了对比。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小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A大调上。主题A旋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主题B则是一段炽热而欢腾的音乐,形成了全曲的高潮。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
初中音乐《斯卡伯勒集市》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歌唱导入
教师使用吉他弹唱民谣《南方姑娘》,提问学生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流行歌曲。
通过学生回答得出是流行歌曲中的民谣,随后,教师再次提问:大家听歌哪些民谣歌曲?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民谣,民谣是民间流行的、富有民族色彩而又朗朗上口的短小歌曲,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二)初步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提问学生:音乐的情绪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音乐是明显的小调风格,声音柔和,速度是稍快的。
(三)探究学习
1.发声练习,教师提醒学生采用“wu”母音进行发声练习,要注意声音的圆润和嗓音的保护。
2.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跟随钢琴识读乐谱,注意音乐的节奏和节拍。
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跟随钢琴伴奏用“wu”哼唱旋律,并用手进行挥拍练习。
4.教师请同学找出歌曲中的连音线,提醒学生在演唱时注意时值的准确性和声音的连贯和柔和。
5.教师范唱,学生模仿,提醒学生在演唱时要注意嘴型,不要把声音唱得太干瘪。
6.教师请同学找出音乐中出现的变化音,随后用钢琴聆听变化音的音高,学生进行模唱。
7.教师请学生自由朗读歌词,发挥想象思考音乐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学生讨论并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并讲解:有这样一个小村庄,它的名字叫斯卡伯勒集市,美丽而祥和,到处长满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四季有风在和煦地吹。这首歌的歌词通过士兵给自己钟爱的姑娘分配三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歌曲通过这三个愿望表达“真正的爱能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这一浪漫的主题。
8.教师请学生带着歌词演唱歌曲,并注意音乐情感的表达。
9.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哨笛演奏的音频,并未学生进行讲解:哨笛的音色空灵悠远,干净纯粹,经常使用在英国的民谣中。随后请学生拿出竖笛代替哨笛,进行练习。
最后,教师指挥学生跟随音乐,用竖笛合奏歌曲。
(五)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这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英国的这首民谣,感受了异域音乐的风格与特点,可见,不同地区其音乐风格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能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体验,所以我们应该多去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中的音乐之美。
最后布置课后作业:搜集国外的民谣下节课进行。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说一下,流行音乐有哪些体裁?
【参考答案】
民谣、摇滚乐、说唱音乐、电子音乐、爵士乐、乡村音乐,蓝调音乐等。
2.在授课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答案】
首先,通过播放图片,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导全班学生对图片内容引发思考,通过学生们感兴趣的人物入手,有效组织教学;
其次,在学习整首作品时,通过分步骤学习,降低学习难度,不断提问学生相关问题,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感受作品的内涵;
然后,在分步骤学习时,能够保证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的过程进行,问题的设置需要有引导性,使学生的愿意主动去参与作品的实践探索;
最后,通过老师幽默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抓住学生注意力,更好地进行学习。
初中音乐《邮递马车》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堂伊始教师语言引导,提问学生:在我们信息化时代中你收到过信件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多样,想象邮递员是怎么送信的,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起看一看,欣赏音乐《邮递马车》,由此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
1.播放乐曲,并提出问题:音乐里的节拍及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2/4拍,强弱规律是强、弱。
2.教师再次完整播放乐曲,请学生思考:人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活泼、欢快地。
(三)探究学习
1.听教师范奏主题旋律
2.唱主旋律
(1)听教师范唱歌曲
(2)带领学生哼唱,加深对主题音乐的印象。
3.感受邮递马车声响
教师播放歌曲:同学们听一听,马车到来时声音力度的变化。
4.请学生听一听旋律当中出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是否只有一种乐器的声音呢?
师生共同总结:歌曲是一首管弦乐作品,管弦乐队通常由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等不同乐器组合而成。
5.分角色编创主旋律
(1)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利用打击乐器双响筒、响板、碰铃、铃鼓等乐器对歌曲进行编创。并注意节奏的搭配,邮递马车的声响。
(2)边听边表演
6.聆听主旋律,带领学生加入打击乐器及哼唱分组进行表演。
(四)拓展延伸
教师随机播放音乐,学生听到音乐后根据自己听到的内容做出劳动动作。
(五)小结作业
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好听的音乐《邮递马车》,认识了热爱劳动,积极向上的人们,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他们一样热爱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快乐。
请同学们回去后给爸爸妈妈今天的收获。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在课堂上,欣赏课应该听几遍?
【参考答案】
管弦乐是指除协奏曲、交响乐之外的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其他类型的作品。管弦乐队通常由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等不同乐器组合而成。
2.你怎么看待布置作业这环节?
【参考答案】
我认为布置作业对于现在的新课程改革课程,应该坚持布置开放型作业,他是提高学生素养的必要途径,但不可布置太过繁杂的作业,因为这样就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反而不利于学生成长。
布置作业可以是活动性的作业。便于增加学生在课后的练习与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时间的能力。
也可以是观看相关的音乐剧、聆听名家的音乐作品,进而学生会不断地潜移默化,受音乐文化的熏陶。
也可以是将本堂课的音乐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便于加深学生自身的记忆。
热门资讯
【教招】台州椒江教师招聘竞争比
【教招】台州黄岩教师招聘竞争比
【教招】台州玉环教师招聘竞争比
【教资】台州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资料
【资料】普通话水平测试备考加油包
【课程】2022台州教师资格面试课程
【课程】2022年台州教师招聘考编培训课程
【备考】2022台师资格面试大礼包(13门学科)0.1元
【备考】2022浙江教师招聘-教基小三门资料领取,0.1元
-
微信公众号:中公台州教师
(ID:zgtzjs)
专注台州教师招聘资讯及备考资料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