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阅读资料 > 行测 >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之因果词的妙用

中公教育 2022-09-23 16:59:59 浙江中公教育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台州中公教育·国家公务员考试阅读资料栏目更新: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之因果词的妙用

【荐】0.1元购:公务员万道试题

【荐】0元购:8节直播课+课后巩固+模考+申论训练+解析视频等

【荐】0.1元购:分级分类卷+时政+练习题+模拟卷等

在行测考试中,片段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类题型,片段阅读题目的特点是题干长,阅读量大。很多同学读不下去,但是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片段阅读题就可以做得更好。中公教育在此跟大家讨论主旨观点题里面的一类需要留意的特殊词语——因果词。

什么叫因果词呢,所谓“因果词”,其实就是表示词、短语、分句或句子之间具有原因和结果关系的连词。比如:因、因为、由于、原来、所以、因此、故、以致等等。当它出现在文段当中,往往就表示,作者通过前面一系列的论述之后,用一个因果词进行了总结,引出自己的观点。那也就意味着,因果词之后就很有可能是文段的主旨。下面中公教育就通过一个例子来看一下。

例题

传统的史学研究,由于其对象大都是“不能说话的”档案和文献资料,因而在研究过程中,它们只是扮演“法官”角色的研究者们审判的“被告”,而这个被告在法庭上没有任何为自己辩护的权利。所以,不同的“法官”由于其使用的审判规则不一样,尽管这个规则非常科学和准确,造成对相同问题的研究结果却大相径庭。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运用同样的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史学研究却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果

B.运用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史学研究应当谨慎,而不能武断

C.研究历史还应注重运用“能说话的”史料

D.应当制定统一的规则来规范对档案和文献资料的研究

【中公解析】答案选A。文段首先以“法官”和“被告”的比喻,形象地阐述了传统史学研究中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间的关系,然后以“所以”引出文段的结论“由于其使用的审判规则不一样,…对相同问题的研究结果却大相径庭”,A项是对这一结论的准确复述。B项,造成研究结果不同的原因是研究者审判规则不同,而并非研究者武断,“应当谨慎,而不能武断”无法得出,排除。C项,“能说话的”史料,文段未涉及,排除。D项,文段强调的是相同材料却有不同结果这一现象的正常,D项推断过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在做主旨题的时候,我们要意识到因果词可以表示总结,引出作者的观点,做题时如果能对因果词足够的敏感,就能快速、准确解题。

点击加入:2023年国考备考交流qq群(855043979)

扫码添加回复【国考】进微信交流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回复关键词:【领跑】领取80个知识点备考视频等

回复关键词:【进阶】领取模拟卷+行测+时政等资料

回复关键词:【时政】领取21-22年8月时政热点汇总+习题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2021浙江公职类考试公告查询
2021浙江公务员考试新资讯
2021浙江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浙江地区银行招聘信息汇总
浙江教师招聘_资格证考试信息
中公题库APP
最近浙江国企招聘信息
最近浙江辅警考试信息
扫码咨询客服
扫码咨询

国家公务员<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方法技巧 行测 申论 面试 时事政治 成功分享

考试题库

行测 申论 面试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