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阅读资料 > 行测 >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不要让“生活”误导你的“逻辑”

台州中公教育 2020-09-02 11:42:33 浙江中公教育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

中公台州人事考试网·国家公务员考试提醒您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阅读资料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不要让“生活”误导你的“逻辑”heart在线客服咨询heart

2021年国考省考黄埔暑期特训营

2021年浙江公务员考试培训

第十二届中公杯火热开始了,报名入口

在行测考试中,削弱加强型题目经常需要进行选项的力度比较,才能选出最优选项。我们比较常用的力度比较原则有:“必然大于可能”(语气绝对的选项强于语气较弱的选项);“直接大于间接”(直接指与题干关联性强,可以直接证明结论成立不成立;间接指与题干关联性不强,不能直接证明结论成立不成立,而是从其他角度提高或降低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可是题目中有时会出现把两种比较原则混杂的情况,使考生不能确定到底哪个力度更强。下面中公教育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分析。

例:一般来说,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容易被与其目标一致的其他科学家所接受,作为他们的同事。而当某位科学家作为向大众解释科学的人获得声誉时,大多数其他科学家会认为他不能再被视为一位真正的同事了。

以上论断所基于的假设是:

A.严肃的科学研究不是一项个人的活动,而是要依赖一群同事的积极协作

B.从事研究的科学家不把他们嫉妒的有名的科学家视为同事

C.一位科学家可以在没有完成任何重要研究的情况下成为一名知名人士

D.从事研究的科学家们认为那些科学名人没有动力去从事科学研究

【答案】D。中公解析:先来分析问法,“基于的假设”是要求我们补充一个前提,使得结论的推理成立。我们可以寻找题干的前提和结论中是否出现了跳跃的概念。前提可以简单理解为“进行科学研究时,容易被当做同事”,结论是“获得声誉时,不再被视为同事。”我们发现前提与结论中都提到了“视为同事”这一概念,而前提中的“从事科学研究”与结论中的“获得声誉”是两个无关的概念,此处推理出现了跳跃。因此我们补充的前提应该建立起“从事科学研究”与“获得声誉”之间的联系。A项中“一群人”,B项“嫉妒”,C项“完成重要研究”都是题干推理过程中没有出现的概念,属于无关选项,D项“科学名人”即“有声誉”,因此只有D项是建立了“声誉”与“从事科学研究”间的联系。

上面这道题目最容易错选成B项,这样选择就是犯了主观性的错误,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题目,却并没有从逻辑推理的角度去分析。这也正是逻辑题目容易出错的地方。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个题目获得一些启发,尽量避免类似的主观性错误。

考生有疑问可以添加:台州国家公务员交流群:680695444

关注微信公众号:【tzoffcn】

回复关键词:【历年考情】领取国考历年考情(岗位信息、笔试成绩、面试名单等)

回复关键词:【国考模拟卷】领取国考模拟卷

回复关键词:【常识】领取40000常识内容

 

相关阅读资料: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贡献率考点汇总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诗词常识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比例法在数量关系中的应用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主旨观点题如何不跑题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利用比较构造法巧解题目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勤奋让自己更自信,整除让数量更容易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咨询:tzoffcnxb或 tzoffcn6666 或 tzoffcn777 或者tzoffcn666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2021浙江公职类考试公告查询
2021浙江公务员考试新资讯
2021浙江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浙江地区银行招聘信息汇总
浙江教师招聘_资格证考试信息
中公题库APP
最近浙江国企招聘信息
最近浙江辅警考试信息
扫码咨询客服
扫码咨询

国家公务员<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方法技巧 行测 申论 面试 时事政治 成功分享

考试题库

行测 申论 面试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