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每日一练3月7日
台州公务员考试网提醒您关注2016年浙江公务员考试
1.韧性,大意志也。事业凭韧性而渐进,人才藉韧性而玉成。“积土成山”为韧;“水滴石穿”为韧;“春蚕吐丝”为韧;“皓首穷经”为韧;“面壁十年”为韧;“卧薪尝胆”为韧;“纠缠如毒蛇,执著如怨鬼”为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为韧……至柔至刚为大韧。无形无色之水,无边无际之气,无影无踪之风,无名无欲之草,无声无息之根,皆藏锋守拙,以柔弱胜刚强。“韦”,熟牛皮也;“刃”,刀锋也。故“韧”乃刚柔相济也。人之处事,柔而不刚,难以有始;刚而不柔,难以有终。刚柔相济,方能有始有终,善始善终。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什么是韧性 B.韧性是以柔弱胜刚强
C.“韧”字由来的考证 D.人们应学会刚柔相济
2.“衣服”本来的功能只是遮身蔽体、保暖防寒,但在历史中又演化出了政治、审美的功能。在传统社会,服饰的政治功能被突出、强化,成为统治者“治民”的重要部分。历代王朝都有《车服制》《章服品第》一类对着装等级制度的严格规定,早在周代即产生了比较完整的衣冠制度,自天子至大夫到士卿,服饰各有区别定制。至魏晋时期,王公贵族虽然“服无定色”,但仍有八品以下不得着罗、纨、绮等高级丝绢织物的规定。唐代是最开放的年代,但从唐高祖李渊起就正式颁布衣服之令,对皇帝、皇后、群臣百官、命妇、士庶等各级各等人士的衣着、色彩、服饰、佩带诸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
A.“衣服”功能的演变过程 B.“衣服”所体现出的等级制度
C.中国古代“衣服”的功能 D.对中国古代“衣服”的功能的考证
3.许多人热心地请教读书方法,可是如何读书其实是取决于整个人生态度的。开卷有益,也可能有害。过去的天才可以成为自己天宇上的繁星,也可以成为压抑自己的偶像。爱默生俏皮地写道:“温顺的青年人在图书馆里长大,他们相信他们的责任应当是接受西塞罗、洛克、培根的意见;他们忘了西塞罗、洛克与培根写这些书的时候,也不过是图书馆里的青年人。”我要加上一句:幸好那时图书馆的藏书比现在少得多,否则他也许成不了西塞罗、洛克、培根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要有选择性地读书 B.开卷不一定有益
C.读书要有自己的思想 D.读书取决于人生态度
4.电视媒体广告过多、过滥,时间过长,早已为观众所诟病。明明是一集40分钟的电视剧,偏要“腰斩”成几段,没完没了地插播广告。当观众正看得如痴如醉之时,电视剧戛然而止,扑入眼帘的便是花花绿绿、索然寡味的广告。明明是电视剧放完了,却偏要插上一段广告,再放演员名单,使观众大有上当受骗之感。诸如此类,凸显了电视媒体的一种霸道,而其背后就是唯利是图。电视媒体需要广告的支撑没有错,但应把握尺度,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电视媒体中不应该加入过多的广告
B.电视媒体唯利是图,太过霸道
C.从长远角度来看,电视中广告过多不利于电视媒体的发展
D.电视媒体应适度约束、克制自身的经济行为,将更多的时间交给观众
5.以朴素为美,是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趣味。李白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主张,元好问有“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佳句;韦庄云:“字字清新句句奇”,梅尧臣云:“天然情趣始为佳”,等等,都是推崇朴素自然,反对藻绘雕饰的。明末的大戏剧家李笠翁更是主张:“全去粉饰露天真。” 他打比方说:“譬妇人之衣,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他极力强调朴素为美,把淡雅、天然、本色当成重要的审美原则。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
A.朴素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审美原则
B.我国古时候的人只以朴素为美
C.我们应该去追求朴素美
D.朴素是最重要的审美原则
2016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每日一练3月7日 (2)[/page]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解析]本题是意图推断题。文段最后两句是文段的主旨,也是作者的意图,即说明为人处世应该刚柔并济。A项,什么是韧性只是文段前一部分的内容,不是文段的意图;B项以偏概全,以柔弱胜刚强只是韧性的一部分;C项无中生有,文段并没有对“韧”字由来进行考证。本题正确答案为D。
2.B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衣服”的基本功能,然后演变出政治、审美功能,最后着重强调政治功能中的等级制度,并列举出具体的事例说明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核心是等级制度,衣冠服饰是尊卑贵贱等级序列的标志。A、C、D三项都不是文段的主要内容。本题正确答案为B。
3.C[解析]文段意在说明如何读书,故首先排除B项。由文段可知,作者认为读书有益也可能有害,不能一味地迷信【专业】,言外之意即是读书要进行自我判断,要有自己的思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4.D[解析]这段文字主要是围绕电视媒体广告过多展开论述。末句指出了作者的观点一“电视媒体需要广告的支撑没有错,但应把握尺度,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D项所述与作者的观点相吻合。A、B项本身说法是正确的,但不是作者意在表达的主要内容,表述不够深刻。C项文段中未提及。本题正确答案为D。
5.A [解析]文段首句提出观点,即说明以朴素为美,是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趣味,接着列举古代著名诗人、词人、戏剧家的诗句或话语来证明这个观点。A项是首句的同义替换,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项说法有误,文段只是说我国有以朴素为美的传统,但并没有说古时候的人只以朴素为美;C项属于过度推断,不是文段所说明的内容;D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段并未说朴素是最重要的审美原则。
更多相关阅读资料点击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关注台州中公教育官方微信tzoffcn,第一时间了解公考最新资讯!
更多台州公务员考试招考信息请登入台州公务员考试网
-
微信公众号:台州中公教育
(ID:tzoffcn)
专注台州招聘资讯及备考学习资料推送
-